发展天然气化工显然不是中国的优势,还不如进口国外的低价产品。中国的天然气应该使用在更具有价值的领域,比如民用、车用。中东等地区拥有天然气的资源优势,中国在天然气化工特别是初级加工领域并无明显优势。
在日益严峻的供气形势下,工业用天然气的供应更加紧张。根据2007年国家发改委颁布实施的《天然气利用政策》,鼓励优先发展城市燃气,限制化工用气,禁止以天然气为原料甲醇;禁止在大型煤炭基地所在地区建设基荷燃气发电站;禁止以大、中型气田所产天然气为原料建设液化天然气项目。政策还通过提高工业气价抑制工业用气的需求,降低天然气在化工、工业燃料和发电领域的消费比重。
进入冬季,受气温下降影响,天然气供应紧张局势已经在一些地方显现,“缺气”、“气荒”等描述天然气供应紧张的词汇再次流行。缺气并不仅是一个季节性事件,权威数据显示,国内天然气供需缺口正呈现逐年扩大之势,预计2010年中国天然气供需缺口约为300亿立方米,2015年天然气供需缺口将超过400亿立方米。
除了缺气,天然气化工还面临气价上调的问题。继沈阳、合肥、长沙等多个城市举行天然气涨价听证会之后,11月12日,中国大的天然气消费城市北京举行居民用气价调整听证会。在当前的供需格局下,天然气涨价成为必然趋势。分析人士认为,化肥用气的价格至少还要在目前的基础上增长一倍,甚至会向居民用气的价格看齐,未来将基本丧失市场竞争力,其他本来就不享受政策优惠的天然气化工将更不具备成本优势。
受影响严重的当属气头化肥企业。与其他天然气化工企业相比,气头化肥企业所使用的天然气价格低于居民用气,供气企业本身就不愿意向这些企业供气。“不管是否真的用气紧张,中石油、中石化等供气企业都不愿意向化肥企业供气,而到冬季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断气。一位化工行业分析师运输、燃放过程都极其危险。
靠煤头化肥企业就能够满足国内农业用肥需求,因此政策不会向气头化肥企业倾斜。